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出发,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位于埃斯特角(又名东角)的人民之家。人民之家被誉为“可居住的雕塑”,依山而建、面朝大海,远望仿佛置身于希腊圣托里尼的建筑群,曲线圆润的外表又好似西班牙的米拉之家。
人民之家建于1958年,由乌拉圭先锋派艺术家卡洛斯·巴艾斯·比拉罗设计并参与建造,耗时36年完成。如今,它已由最初的住所改造为集住宅、工作室、博物馆、旅馆和餐厅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1958年,比拉罗第一次来到东角的海边,看到绝美的海景就萌生了盖房子的想法。在朋友和投资者的帮助下,他买下一块地,并和伙伴们搭建了一个铁皮屋。之后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他又盖了一座小木屋。之后的几十年,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用白色水泥包裹后,成了如今的模样。
没有棱角是这座建筑设计最独特之处。比拉罗的设计灵感受面包烤箱、地中海建筑和女性曲线美启发,但最主要的来源是在乌拉圭很常见的棕灶鸟的鸟巢。人民之家借助地势,层层堆叠,一共13层,看起来就像白色的梯田。内部房间看似相互隔开,但转个弯就能发现有条小走道连接彼此。建筑外墙上还有许多圆管状的凸起,这是比拉罗专门给鸟儿做的窝。在人民之家,随处可见含有太阳元素的摆件,游泳池底也用地砖铺成太阳图案,展现了乌拉圭人热爱太阳的传统。
人民之家也寄托着艺术家对儿子卡利托斯的爱。卡利托斯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1972年10月13日,卡利托斯所在的橄榄球队乘坐航班从蒙得维的亚飞往智利圣地亚哥参加比赛,机上共45人。飞机飞到安第斯山脉附近时遇到乱流,撞山坠毁,17人当场丧生。由于失事地点极为偏僻,海拔约4000米,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一些幸存者也陆续因为失温或遭遇雪崩而死。
在空难后的第七十二天,幸存者终于得救,而活下来的只有16人,当时只有19岁的卡利托斯就是其中之一。儿子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比拉罗,他决定将人民之家献给劫后余生的卡利托斯,以示对意志的致敬、对生命的致敬。
晚年的比拉罗一直在人民之家工作、生活,他还把一部分建筑开辟成酒店。2014年,90岁的比拉罗辞世,为人们留下了永久的建筑传奇。他曾经说,这座白房子“被成千上万游客的能量滋养着,他们曾在那里有过难忘的时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