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吴蕙玉在广州生活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她成为乘务员的第五年。今年,她第一次申请到春节假期。过去的四个春节中,她都在飞机上度过,或陪伴着旅客飞往家乡与家人团聚,或将他们送往假期旅行的目的地。在吴蕙玉看来,春节送旅客回家是一件很温馨的事情,也是这个职业最有意义的一部分。这份成就感,足以抚慰她春节离家的遗憾。
吴蕙玉祖籍潮汕,是一名90后。她的家族从曾祖父那一代开始在马来西亚生活。自我介绍时,她能用几近标准的潮汕话流利地讲“我是潮州人。”从长辈的口中,她拼凑起对于汕头两个的印象,一是风土人情非常浓厚,二是当地美食特别好吃。
在马来西亚,华人家庭一般会送小孩报读中文课,吴蕙玉家也不例外。在中文课上,老师对于中国历史的讲述勾勒出她对于中国的印象,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在广州工作了五年,这个印象在吴蕙玉在脑海中没有变。
春节对于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的时候,吴蕙玉的家人会手写春联。如果吴蕙玉在家,她会拿起毛笔和父亲一起写下诸如“福”、“春”等字,和父亲一起完成春节中这件特别的事情。
在吴蕙玉小时候,春节就是他们家族团聚的时光,平时见不到的亲戚朋友都会回来,大家热热闹闹地一起吃年夜饭。参加工作后,她连续4年春节都在航班上度过。在过年这一天,吴蕙玉的父母会与她视频通话,给她详细介绍年夜饭的菜式。平日里见不到的亲戚朋友,也会通过视频与她聊天。远在他乡的吴蕙玉,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和家人的别样团聚。
8岁的时候,吴蕙玉第一次搭乘飞机,与家人一起从马来西亚的新山飞往吉隆坡。飞机上乘务员亲切、华丽的形象,让吴蕙玉难以忘怀。童年的吴蕙玉,在心中埋下了“空姐梦”的种子。
此后每年,吴蕙玉一家都进行一次家庭旅行。出于对中国的喜爱,吴蕙玉的父亲为她选择的旅行第一站便是北京。
2015年,南方航空公司第一次在马来西亚招聘。怀着对于乘务员工作的憧憬,吴蕙玉拉上朋友一起参加面试。原本她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却意外地获得了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对于吴蕙玉来说,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对于吴蕙玉的父母而言,则意味着要与女儿分隔两地。吴蕙玉的父母提出反对意见,可女儿对于飞行理想的坚持,使他们的态度逐渐软化。回忆起选择在中国工作的原因,吴蕙玉说“年轻的时候还是比较想往外跑。”
真正使父母放心下来让吴蕙玉到广州逐梦的,是2015年底的家庭旅行。这一年,他们选择了吴蕙玉的工作地——广州。广州塔、中山纪念堂、沙面,竹升面、虾饺、老火靓汤……广州特色人文和地道美食给一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之后,吴蕙玉的父母便没有阻止她选择到中国工作。
精致的妆发,亲切的神态,乘务员的优雅之态在吴蕙玉身上完美地展现。2019年,吴蕙玉参与中国南方航空乘务岗位国际化岗位技能大赛,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奖、南航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综合个人奖三等奖。
随着春节的到来,旅客增多,春运航班基本是班班爆满。此时的航班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布置春节装饰,摆放生肖玩偶。乘务员在向乘机旅客问候的时候,也会道一声“新年快乐。”逗小孩、照顾老人、加强巡舱……虽然工作量增大,但吴蕙玉在航班中感受到最多的,是旅客回家的喜悦。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她,她与家人聚少离多的遗憾,慢慢转变成作为“春运空中摆渡人”的自豪。
在前几年一次春运中,吴蕙玉遇到了一名同样来自潮汕地区的旅客。临下飞机,两人互加微信。直到现在,吴蕙玉仍与她保持联络,称呼也由礼貌的“女士”变为亲昵的“阿姨”。除了线上沟通,两人时不时也会在广州约饭,成了好朋友。
这几年的工作中,吴蕙玉不仅对于广州有了更深理解,在工作上也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说,广州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吴蕙玉希望,未来能和父母一起回到故乡潮汕,去实地感受那儿的风土人情,探寻自己的根源。
发表评论